发布时间:2020-07-31
水下清淤工程主要对于淤泥较多的河道进行清淤,而进行河道清淤就会产生大量的淤泥,这些淤泥一般含水率高、强度低,部分淤泥可能还会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而这些物质被雨水冲刷后很容易浸出,这样就会造成对周围水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有必要对清淤后产生的淤泥进行合理的处置。
水下清淤工程对于淤泥的处理方法,会受到淤泥本身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这些基本性质主要包括淤泥的初始含水率、黏粒含量、黏土矿物种类及污染物类型和污染程度。在实际的淤泥处理工程中,可以根据待处理淤泥的基本性质和拥有的处理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
水下清淤工程中清理出来的没污染淤泥与污染淤泥的处理
淤泥是否污染及含有的污染物种类不同,其相应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对污染物超过相关标准的淤泥,在处理时应考虑降低污染水平到相关标准之下,例如对重金属污染超标的淤泥可以采取钝化稳定化技术。当处理后的淤泥拟用作路堤或普通填土而离水源地较远,氮无法再次进入到水源地造成污染时,一般不再考虑污染问题。
如果水利工程中产生的淤泥基本上没有污染物或污染物低于相关标准,例如淤泥无重金属污染,同时氮等营养盐的含量也低,对于此类没污染或轻污染的淤泥可以进行资源化处理,这类淤泥主要产生于工业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